提到好萊塢大片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震撼的特效技術,但其實很多看起來像特效的鏡頭并非是用特效合成的,而是實拍,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堪比特效的實拍鏡頭。
超級英雄里的實拍特效
漫威超級英雄電影《雷神2:黑暗世界》無論怎么想,都應該是一部充滿特效的視覺大片,在電影中一幕水泥卡車翻滾的鏡頭,本以為是特效,可實際上是用巨大的液壓臂進行反轉,后期再用特效抹除,特效團隊用它來提著卡車繞著演員們旋轉。
混亂的爆炸場面,實際上也來自實景拍攝。
說到漫威,還有一段來自《蜘蛛俠》系列經典的實拍“特效”。
制作設計團隊沒有使用CG技術,而是在托盤上涂上了某種形式的強力膠水,從而讓托比·馬奎爾能夠同時接住瑪麗·簡和托盤。因為要抓住托盤上的每一件東西是困難的,直到第156次的時候才把所有的東西都接到。
災難大場面
災難片最愛用特效了。但《2012》卻竭盡所能實拍了很多大場面,甚至把整個場景翻倒來重現(xiàn)沉船的場景。
更最令人驚嘆的,是劇組建造的一個50萬噸、8000平方英尺、由液壓驅動的鋼鐵震動地板來創(chuàng)造地震場景,并沒有像很多影片中那樣通過搖晃攝像機實現(xiàn)地震效果。
人工特效
論實拍“特效”,湯姆·克魯斯一個人就承包了好幾部電影,比如“碟中諜系列”,每一部都有新挑戰(zhàn)。
光去年上映的《碟中諜6》,又是挑戰(zhàn)軍事級別高空跳傘,又是自己開飛機,連跨樓跳躍都要親自上陣。
一般這樣比較危險的動作場面,為了保護演員,都會選擇在綠幕前拍攝,用特效實現(xiàn)最后視覺效果。但阿湯哥用自己的方式達到了特效的效果!
除了碟中諜系列,阿湯哥在《明日邊緣》中也是勇敢“獻身”,爆炸火焰等危險場景都是實景拍攝,一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。
越來越懶惰的好萊塢?
早在七八十年代,那時還沒那么高超的電腦特效,主創(chuàng)人員只能想盡辦法用實拍來達到一些視覺效果。
比如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(始于1977
比如《銀翼殺手》(1982)
比如《侏羅紀公園》(始于1993)
在近代好萊塢,克里斯托弗·諾蘭絕對是一個喜愛追求真實效果的導演。他的作品一般規(guī)則是,如果一個效果看起來不真實,他可能會要求用一種真實的方法來實現(xiàn)。
比如《盜夢空間》中眾所周知的旋轉走廊,它是真實存在的,所以演員的表演顯得更加真實。
最意外的當屬主演坐在巴黎一家咖啡館里的一個場景,一堆碎片以慢鏡頭一個接一個地爆炸。為了讓這個場景發(fā)揮作用,劇組使用了一系列的空氣炮,用專門的相機以每秒1500幀的速度拍攝這一場景。
電影實際上可以認為是欺騙眼睛的藝術,不管怎么拍,怎么用CG,達到視覺效果并讓觀眾信以為真、沉浸其中才是最終目的。